中華民國氣象學會大事記

中華民國氣象學會大事記

This page requires Flash Player version 10.1.52 or higher.

民國元年(1912)蔡元培先生執掌教育總長,設立「中央觀象台」於北京,並任高魯為台長。

民國10年(1921)航空署下之航運廳設置氣象科,為國軍最早設立之氣象單位。

民國13年(1924)蔣丙然先生為青島「膠澳商埠觀象台」台長,同年十月十日「中國氣象學會」在觀象台成立,蔣丙然為首屆會長。

民國17年(1928) 民國17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氣象研究所(南京)。

民國18年(1929)航空委員會於航空學校創立測候所,為我國航空氣象業務之始。

民國19年(1930)設立新疆哈密與迪化(今烏魯木齊)氣象站。

民國24年(1935)中央研究院泰山日觀峰氣象台奠基。

民國30年(1941),國民政府於行政院設「中央氣象局」(重慶) ,黃廈千為首任局長。

民國34年(1945)中央政府派福建省氣象局局長石延漢接任臺灣省氣象局局長。

民國36年(1947)空軍氣象總隊成立於南京。

民國37年(1948)臺灣省氣象局改稱為台灣省氣象所。

民國38年(1949)臺灣省氣象所於松山機場成立松山氣象台。

民國41年日,臺灣電力公司與空軍合作,在日月潭實施我國第一次空中人造雨。。

民國43年公告氣象法(華總(一)字第 2172號令)。

民國43年(1954)空軍氣象聯隊成立(淡水)與空軍氣象中心(臺北)。

民國44年(1955)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系氣象組成立。

民國47年(1958)中國氣象學會在台灣復會,蔣丙然教授為學會理事長。

民國50年(1961)空軍氣象中心建置首座繞極軌道衛星雲圖接收站。

民國52年(1963)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系氣象組成立。

民國54年(1965)台灣省氣象所升格為臺灣省氣象局。

民國55年(1966)中央氣象局首部氣象雷達啟用(花蓮)。

民國57年(1968)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系成立。

民國57年(1968)中正理工學院物理系氣象組成立。

民國58年(1969)民航局飛航服務總台成立,接管台北航空氣象台。

民國58年(1969)美軍於空軍清泉崗基地架設FPS-77氣象雷達與空軍氣象聯隊共用,為空軍雷達觀測作業之肇始。

民國59年(1970)首屆「中美空軍氣象學術研討會」舉行(臺北)。

民國60年(1971)臺灣省氣象局改制為中央氣象局,恢復交通部業管。

民國60年(1971)台北航空氣象改制為台北氣象中心

民國60年(1971)中央氣象局開啟氣象儀器普查與校驗。

民國61年(1972)因應我國退出聯合國,學會正式名稱修正為「中華民國氣象學會」。

民國61年(1972)板橋探空站開始施放無線電探空觀測。

民國63年(1974)中央氣象局啟動氣象觀測自動化。

民國63年(1974)「大氣科學」創刊。

民國65年(1976)中央氣象局啟用電腦於天氣預報作業資料收集與填繪圖。

民國60到70年(1971-1981) 空軍氣象聯隊配合政府政策執行對大陸心戰空飄作業任務。

民國67年(1978)啟動「國際冬季季風實驗計畫」(東沙島)。

民國67年(1978)「Papers in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(PMR)」創刊。

民國68年(1979)第一部日本同步氣象衛星GMS雲圖接收站於空軍氣象中心設立。

民國69年(1980)中央氣象局舉辦「颱風預報研討會」,首開氣象學術研討會之風氣,其後演變為中央氣象局年度「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」。

民國70年(1981)中央氣象局氣象衛星接收站成立。

民國70年(1981)國科會自然發展處大氣科學學門創立。

民國71年(1982)內政部台內民字第102595號核定以「春分日」定為「氣象節日」。

民國71年(1982)海峽兩岸氣象界透過國際會議型式在菲律賓馬尼拉首度正式交會。

民國73年(1984)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成立。

民國73年(1984)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成立。

民國75年(1986)中央大學VHF Radar剖風儀雷達啟用。

民國76年(1987)首部都卜勒作業型氣象雷達啟用(民用航空局) 。

民國76年(1987)臺灣首次大氣科學實驗計畫(TAMEX)執行。

民國76年(1987)中央氣象局CDC Cyber 205超級電腦啟用。

民國76年(1987)中央氣象局自動雨量氣象遙測站建立。

民國78年(1988)中央氣象局第一代數值天氣預報系統正式作業。

民國79年(1990)「Terrestrial,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(TAO)」創刊,取代PMR。

民國80年(1991)空軍完成「氣象裝備更新案」。

民國80年(1991)中央氣象局紫外線觀測啟用(臺北、成功)。

民國81年(1992)中央氣象局啟用天氣資料整合與即時預報系統(WINS)與電腦輔助颱風預報系統。

民國81年(1992)國科會整合探空系統(ISS)啟用。

民國82年(1993)中華航空氣象協會成立。

民國83年(1994)分別在台北、北京召開「海峽兩岸天氣與氣候學術研討會」,重啟兩岸氣象界雙向交流互訪。

民國83年(1994)中央氣象局大氣背景監測站啟用(蘭嶼)。

民國86年(1997)民航局啟動「航空氣象現代化計畫」。

民國87年(1998)氣象學會獲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「從事兩岸文教交流績優學術類民間團體」表揚。

民國87年(1998)實施南海季風實驗(SCSMEX)。

民國90年(2001)頒發第一屆氣象學會會士。

民國91年(2002)中央氣象局啟用劇烈天氣監測系統(QPESUMS) 。

民國91年(2002)民航局航空氣象現代化作業系統(AOAWS)啟用。

民國92年(2003)第一架次颱風環流飛機偵查觀測(杜鵑颱風,DOTSTAR計畫)。

民國92年(2003)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成立。

民國93年(2004)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成立。

民國93年(2004)首部研究用雙篇極化都卜勒氣象雷達於中央大學啟用。

民國94年(2005)海軍大氣海洋局成立。

民國95年(2006)福爾摩沙衛星三號發射(國研院)。

民國95年(2006)鹿林山大氣背景觀測站啟用(環保署) 。

民國97年(2008)進行西南氣流實驗(SOWMEX)。

民國97年(2008)國科會車載X 波段雙偏振雷達啟用。

民國98年(2009)首部雙偏極化作業型氣象雷達啟用(空軍清泉崗、馬公機場) 。

民國98年(2009)中央氣象局啟用第一代氣候預測系統。

民國99年(2010)APEC颱風與社會研究中心成立。

大陸期間:

蔣丙然(青島觀象台台長)

竺可楨(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、浙江大學校長)

來台復會後:

蔣丙然(台灣大學農學院教授)

劉衍淮(空軍氣象訓練班班主任、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系主任)

鄭子政(台灣省氣象所所長)

劉大年(台灣省氣象局局長、中央氣象局局長)

亢玉瑾(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系主任)

吳宗堯(中央氣象局局長)

蔡清彥(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系主任)

陳泰然(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系主任)

謝信良(中央氣象局局長)

劉兆漢(中央大學校長)

劉廣英(中國文化大學理學院院長)

辛江霖(中央氣象局局長)

周仲島(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系教授)

王寶貫 (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主任)

吳俊傑  (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、理學院院長)

林沛練 現任理事長  (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、學務長)